转载自华佗健康协会( https://www.huatuo.ca/2074/)
艾灸的起源
火是人类文明的源泉,在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中,人类敬畏火、崇拜火、利用火、热爱火。艾灸就是人类利用火防病治病的成果之一。
说起灸法的起源,当追溯到人类掌握如何使用火之后的石器时代。 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,可以熟食,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,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,祛除寒邪,解除痛苦。我们认为,这应该就是火被人类作为治病手段的原始意识萌芽。
自从古人有了用火驱鬼避难的原始思维与联想,又有了用火治疗外伤、关节疼痛等病症的智慧后,渐渐地从烧灼艾粒占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,从自发地、不自觉地,到主动地将艾粒置于体表烧灼,用来驱邪致病。如此反复的实践,艾灸的原始形式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艾灸的发展
文献中最早提及艾灸的著作为《左传》,其中详细记载了公元前581年医缓给晋景公诊病时讲的一段话,医缓曰:“疾不可为也,病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治焉。”这里所讲的“攻”,即指当时的灸法。“丘所谓无病自灸也。”从这些记载中可以证明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艾灸法已经初具形态。
《庄子·盗跖篇》载孔子劝说柳下跖,碰了个大钉子,事后对柳下季说,“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”。但“灸”的本字是“久”字。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(法律文书)《封诊式·贼死》中载,“男子丁壮,析(皙)色,长七尺一寸,发长二尺,其腹有久故瘢二所”,此“久”即“灸”之本义,训为灸灼。汉墓出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、《阴阳十一脉灸经》(以下简称《阴阳》),《足臂十一脉灸经》(以下简称《足臂》)、《脉法》、《武威汉摹医简》中均作“久”字。“久”以后演变为“灸”字。汉代许慎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灸,灼也,从火”。 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,现代胡厚宣认为,“我释床,亦即庥字……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,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”。
伴随着中医的发展,艾灸也在不断完善。东汉医家张仲景,提出“阳证宜针,阴证宜灸”的见解。在《伤寒论》中,涉及有艾灸的内容12条,许多条文有“可火”,“不可火”的记载。三国时出现我国最早的灸疗专著——《曹氏灸经》,总结了秦汉以来艾灸的经验。到两晋南北朝时期,艾灸已被运用到预防疾病,健身强体等方面,而此时瓦甑灸的发明,为日后的器械灸打下了基础。
到了唐代,医学家孙思邈提出采用艾灸预防传染病,艾灸某些热性病的理论,并开创了艾灸器械运用的先河;至此,艾灸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,并有了专业的艾灸师。宋元时期艾灸备受重视,国家医疗机构——太医局设针灸专科。北宋灸学著作《铜人俞穴针灸图经》详细地叙述了经络,俞穴等内容;王惟一制造了两具我国最早进行针灸研究的人体模型——铜人,这些对经穴的统一,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此时,人们还发明了利用毛茛叶、芥子泥、旱莲草、斑蜇等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,使之发疱,进行天灸,艾灸的方法。
尤其是唐代王焘的《外台秘要》,弃针而言灸,可见当时对灸法的重视程度和流传应用之广。
明代是针灸的发展高峰时期,《针灸大成》,《针灸大全》,《针灸聚英》等一批针灸著作相继问世。人们开始使用艾条温热灸,桑枝灸,神针火灸,灯火灸,阳燧灸等艾灸。后人将艾条温热灸的艾绒中加进药物,发展成为雷火神针,太乙神针。
明末清初世乱纷纷,历朝名医编撰之典籍多数惨遭流落,针灸亦只在民间流传,至此艾灸的发展进程遭受重大打击。时至清末,由于西方文化的流入,艾灸法陷入了停滞发展时期,但由于其简便安全,疗效卓著,因而得以在缺医少药的民间流传下来。
近年来,国内外出现了“中医热”“针灸热”,艾灸也随之复兴,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出现了“燎灸”,“火柴灸”,“硫黄灸”等新灸法,发明了电热仪等各种现代艾灸仪器。同时,艾灸在对休克、心绞痛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骨髓炎、硬皮病、白癜风等疑难病症的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艾灸还开始涉及减肥,美容等领域,备受医学界的注目。
艾灸作为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自古以来也一直对世界医学有着深远影响,针灸先后传入了朝鲜和日本,后又传入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。迄今为止,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我国的艾灸作为解除患者病痛的调理方法之一。作为我国的医学瑰宝,艾灸也应走入寻常百姓家,为解除人们的病痛,造福于民创建奇功。
艾灸的原料
艾叶又被称为“医草”,所以以艾草施灸效果最为显著。
艾灸的主要材料,古今均以艾叶为主;艾叶性味、苦、辛、温;归肝、脾、肾经;其作用非常广泛。艾草本身是中药材中少有的可以疏通十二经络的药材,有“百草之王”的美称。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到:“艾以叶入药,性温、味苦、无毒、纯阳之性、通十二经、具回阳、理气血、逐湿寒、止血安胎。”
《神灸经论》云:夫灸取于人,火性热而至速.体柔而刚用。能消阴数,走而守,善人脏腑,取艾之辛香作炷,能通十二经,人三阴,理气血,治百病,效如反掌。
可见以艾叶为施灸材料,能够通经活络,祛除阴寒,回阳救逆。此外,艾叶,既易点燃,火力又温而不烈,烟气香而宜人。艾叶又被称为“医草”,所以以艾草施灸效果最为显著。
艾灸的原理
艾灸技术属于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。其基本原理:在中医阴阳五行、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,运用辨证施治原则,将艾绒或某些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、温熨,利用艾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,通过经络的传导,发挥温经散寒、活血通络、回阳固脱、消淤散结、扶正祛邪、等作用,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技术。
据科学研究表明,艾条在燃烧时所产生的辐射能相当于近红外线的辐射作用,而近红外线对人体具有较高的穿透力,能够渗透进人体较深的穴位,从而将热能传达到人体的各个部位,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更有调节作用。
注:本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